来源:证券时报
随着近期市场风格切换,红利类资产重新进入投资者的视野。
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,截至3月26日,中证红利指数近一个月收涨3.2%,远超沪深300指数的0.75%。红利资产再度回归投资者视线。
从相关基金的收益情况来看,截至3月25日,近一个月,红利基金的收益中位数为2.65%,有近九成红利基金录得正收益。其中,表现较好的红利基金包括农银红利甄选A,月内收涨6.67%,信澳红利回报收涨6.47%,汇丰晋信消费红利收涨6.2%。
从持仓情况看,相关基金的持仓包括公用事业、金融、日常消费、可选消费等。以农银红利甄选为例,该基金截至去年年末重仓的新天然气、长江电力、川投能源等能源股均于近一个月内录得正收益;信澳红利回报重仓的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等消费股也于月内录得正收益。
被动指数基金方面,红利ETF的业绩也有明显转暖。以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华泰柏瑞红利ETF为例,截至3月25日,该基金月内收涨4.27%。华泰柏瑞红利ETF的重仓股以能源、工业和可选消费股为主,重仓的中远海控、海澜之家、山煤国际、潞安环能等均在月内实现正收益。
在此前的季报中,华泰柏瑞红利ETF基金经理柳军和李茜曾分析,展望一季度,短期来看,市场表现或将分化,可能更多呈现震荡行情,红利策略或体现出防御性。中期来看,在新一轮财政发力的周期下,红利策略在基建等稳增长相关板块暴露较高,有望再次成为攻守兼备标的的重要抓手。
红利基金发行方面,开年以来已有12只产品相继发售,既包括被动指数型产品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、太平中证红利指数基金、招商中证全指红利质量ETF、兴业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等,也包括主动权益类基金兴证资管国企红利优选、华泰柏瑞红利精选、光大红利量化选股、中欧红利智选等。
从主动基金的投资方法论来看,越来越多红利基金采用了个性化的量化策略,在传统的红利基金获利基础上争取超额收益。
中欧基金分析称,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成熟期,以及新“国九条”的政策引导,符合红利投资标准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加,未来红利投资的可选范围越来越大。而红利未来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部分,天生红利和市场化红利。
具体而言,天生红利集中在银行、交通运输、煤炭等传统红利行业,比较透明,更需要关注盈利变化;而市场化红利则是不断涌现的,具有差异化特征,适合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选股,单独建模有助于力争更多的超额收益。
富国基金认为,红利资产在震荡市中的表现,主要源自于三重逻辑:稳定且充裕的现金流、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业绩形成支撑,显著的低估值属性形成较厚的安全垫,以股息率为代表的分红能力形成除股价上涨之外的第二道收益来源。综合来说,红利资产属于一种可攻可守、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。近期,市场在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进入盘整阶段,而一部分在前期获利了结的资金如果想要“避风”,红利资产自然成为了较好的选择。
关键词: